根據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wèi)生學院和圣保羅聯(lián)邦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投資于減少社會和經濟不平等以及預防兒童暴力可能會改善社會和經濟地位較低的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結果顯示,經歷任何創(chuàng)傷事件和低社會經濟地位與內化障礙(如抑郁和焦慮)和外化障礙(包括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有關。研究結果在線發(fā)表在《巴西精神病學雜志》上。
這項研究在巴西圣保羅的兩個不同街區(qū)進行,一個在城市,另一個在農村。對來自公立學校的180名12歲兒童及其照顧者進行了訪談,以確定先前的暴力和社會經濟狀況對精神疾病流行的影響。
研究小組采用結構化訪談的方式,由醫(yī)學博士、流行病學副教授西爾維亞馬丁斯(Silvia Martins)博士領導,對精神疾病進行評估,包括內化障礙(抑郁癥、焦慮癥和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和外化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行為障礙和對立違抗性障礙。
近四分之一(22%)的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抑郁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最常見的診斷,分別占9.5%和9%,其次是焦慮障礙,占6%。
共有14%的樣本患有內化障礙,其中近一半是男性(45%)。另有15.5%的人患有外化障礙。無論如何,近60%的青少年一生中至少經歷過一次暴力。
馬丁斯說:“如果巴西投入更多資金來解決社會經濟不平等問題,防止兒童和青少年遭受城市暴力,那么該國很可能能夠阻止幾種青少年精神疾病的發(fā)展。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