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科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體液中細胞衍生的納米顆粒(稱為“細胞外囊泡”(EV))的形狀可能是識別癌癥類型的生物標志物。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成功測量了源自肝癌、乳腺癌和結直腸癌細胞的 EV 的形狀分布,表明形狀分布彼此不同。研究結果最近發(fā)表在《分析化學》雜志上。
早期發(fā)現體內癌性腫瘤對于有效治療至關重要。然而,早期檢測所有類型的腫瘤是困難的,因為檢測方法因癌癥類型而異,并且有些方法需要痛苦的醫(yī)療程序。因此,找到無痛且可以檢測多種癌癥的方法至關重要。
細胞外囊泡 (EV) 是直徑約 100 納米 (nm) 的生物顆粒,由各種細胞分泌,存在于血液和尿液等體液中。值得注意的是,EV 包含攜帶有關分泌源細胞信息的生物分子。此外,EV 中包含的遺傳物質參與細胞之間的通訊。這表明分析體液中存在的 EV 中的生物分子可能有助于檢測和識別體內某些類型的癌性腫瘤。
之前的研究已經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到了各種形狀的電動汽車的圖像。然而,目前還沒有研究EVs在體液中分布的形狀的技術,主要是因為難以測量溶液中納米材料的形狀。在這種情況下,來自九州大學、名古屋大學、大阪大學和東京醫(yī)科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試圖使用他們開發(fā)的設備研究流體中單個 EV 的形狀,該設備可以分析單個粒子的形狀。通過測量當顆粒通過時流經直徑為 200 nm 的孔的離子電流的變化來獲得溶液。
使用該設備,該團隊成功測量了來自培養(yǎng)的肝臟、乳腺癌和結腸癌細胞以及培養(yǎng)的正常乳腺細胞的 EV 的形狀,并發(fā)現它們的形狀分布彼此不同。例如,來自肝癌細胞的 EVs 包括球形顆粒和橢圓形(如橄欖球)顆粒的混合物,而來自乳腺癌細胞的 EVs 僅由球形顆粒組成。
然后,該團隊比較了來自乳腺癌患者和非癌個體的血液樣本中 EV 的形狀分布。結果表明,兩組 EVs 的形狀分布彼此不同,表明測量血液中 EVs 的形狀分布可以區(qū)分乳腺癌患者和非癌個體。
標簽: 細胞外囊泡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