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關鍵詞,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對于學習機制的論述不包括什么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對于學習機制的論述不包括練習。
2、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對于學習機制的論述包括的內容:聯結:社會學習理論中的聯結概念,源于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學說。
3、根據該學說提出的聯結理論認為,學習就是刺激-反應聯結的形成。
4、2、強化:強化理論認為,人們學習表現某個行為是因為隨后會有一個令人愉快的,或者可以滿足某種需要的東西出現,這是一種正強化。
5、3、觀察學習:觀察理論認為,人們僅通過觀察他人或模仿榜樣,就可以學習某種社會態(tài)度和行為。
6、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納。
7、(一)桑代克(Thormdike,E.L.)的試誤說。
8、桑代克把學習歸結為刺激(S)—反應(R)的聯結形式。
9、在桑代克看來,“學習即聯結,心即人的聯結系統(tǒng)”,“學習是結合,人之所以長于學習,即因他形成這許多結合”。
10、在貓學習打開疑難籠的過程中,經過多次嘗試與失敗,在復雜的刺激情境中發(fā)現門閂(S)作為打開籠門的刺激(S)與開門反應(R)形成了鞏固的聯系,這時學習便產生了。
11、所以在實驗中可以把學習看作是刺激與反應的聯結,即S—R之間的聯結。
12、因此,人們又稱各種聯想主義的理論為S—R理論。
13、這種學習過程是漸進的,通過“嘗試與錯誤”直至最后成功的過程。
14、故桑代克的聯結說又稱嘗試與錯誤說(簡稱試誤說)。
15、2、桑代克認為一定的聯結是通過試誤而建立的。
16、3、桑代克認為試誤學習成功的條件有三個:練習律、準備律、效果律。
17、(二)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反射學說。
18、巴甫洛夫認為學習是大腦皮層暫時神經聯系的形成、鞏固與恢復的過程。
19、巴甫洛夫認為“所有的學習都是聯系的形成,而聯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維、知識”。
20、他所說的聯系就是指暫時神經聯系。
21、他說:“顯然,我們的一切培育、學習和訓練,一切可能的習慣都是很長系列的條件的反射。
22、”巴甫洛夫利用條件反射的方法對人和動物的高級神經活動作了許多?,發(fā)現了人和動物學習的最基本的機制。
23、(三)斯金納(b.***.skinner)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學說斯金納宣稱自己的學習理論是一種描述性的行為主義,他認為一切行為都是由反射構成的。
24、斯金納認為行為分為兩類,一是應答性行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應。
25、一是操作性行為,是沒有可觀察的材料,而是由有機體本身發(fā)出的自發(fā)的反應。
26、上述實驗中的白鼠按壓杠桿,這種反應就是由有機體自發(fā)發(fā)出的。
27、前者是刺激型條件反射。
28、一是操作性行為,是沒有可觀察的材料,而是由有機體本身發(fā)出的自發(fā)的反應。
29、上述實驗中的白鼠按壓杠桿,這種反應就是由有機體自發(fā)發(fā)出的。
30、前者是刺激型條件反射。
31、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應;一是操作性行為,是沒有可觀察的材料,而是由有機體本身發(fā)出的自發(fā)的反應。
32、上述實驗中的白鼠按壓杠桿,這種反應就是由有機體自發(fā)發(fā)出的。
33、前者是刺激型條件反射。
34、后者是反應型條件反射。
35、他通過實驗,研究了動物和人的行為,總結出了習得反應、條件強化、泛化作用與消退作用等規(guī)律。
36、他把學習的公式概括為:如果一個操作發(fā)生后,緊接著給一個強化刺激,那么其強度就增加。
37、斯金納認為,教育就是塑造人的行為。
38、有效的教學和訓練的關鍵就是分析強化的效果以及設計精密的操縱過程,也就是建立特定的強化機制。
39、這種理論運用到教學和程序教學中去是有積極作用的,但他把意識的作用排除在科學之外是不可取的。
40、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對教育技術發(fā)展的影響:斯金納的強化論及程序教學理論對教育技術理論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其影響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從重視“教”到重視“學”。
41、在教育技術史上,長期以來把重點放在使用媒體呈現刺激方面,而沒有把心理學學習理論作為教育技術的基礎。
42、由于受行為主義理論的影響,對該領域的研究從僅僅重視媒體的使用,擴展到同時重視對學生行為的研究,從注重“教學刺激物”的設計發(fā)展,到對“學”的強調。
43、2、媒體作用的改變。
44、按照行為主義的觀點,教學媒體設備的作用不僅要呈現教材,而且必須與學生的行為聯系起來。
45、具體的聯系包括:接受學生作出反應。
46、控制學生的學習順序、經常和即時性的強化、學生自定學習步調。
47、媒體設備和教材只要發(fā)揮上述作用,就能強化學習,從而保證學習的成功。
48、在這種理論的影響下,傳統(tǒng)視聽傳播領域日益重視對“學”的研究,以及使用教學媒體促進對“學”的研究。
49、3、行為目標和標準參照評價。
50、程序教學理論要求首先要闡明學生應達到的教學目標,即明確行為目標,從教育技術理論發(fā)展的角度看,行為目標的意義是強調學生的行為以及產生行為的條件,即將學生的學習任務具體化。
51、明確化。
52、根據行為目標進行測量,以了解學生能力所達到的程度。
53、這種對學生能力的測量并不是以參照其他學生的能力差異為依據,而是以預先確定的目標為依據。
54、標準參照評價適于個別化學習的評價,可提供個人學習進步的情況,可使教師了解所設計教材的優(yōu)缺點,并進行及時調整。
55、4、開展全面教學改革。
56、在以班級授課為教學單位。
57、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中,開展自定學習步調的個別化教學顯然是難以進行的。
58、因此,要真正實現程序教學的目的,必須對傳統(tǒng)的學校教學進行全面改革。
59、5、程序教材的系統(tǒng)開發(fā)過程。
60、程序教學的獨特之處是強調編制程序教材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產品”的觀點。
61、它提出的“過程論”使人們開始重視課件的開發(fā)過程:從教學目標(學習結果)的闡明開始,分析教學對象。
62、設計教學內容順序,進行實驗性測試。
63、編制課件,直至推廣使用。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