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部重要的長篇抒情詩。它不僅是楚辭的巔峰之作,更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濫觴之一。全詩共三百七十多句,內(nèi)容豐富,情感深沉,展現(xiàn)了詩人對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矛盾沖突的深刻思考。
原文節(jié)選如下: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譯文如下:
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后裔啊,
我的先父名叫伯庸。
當寅年的正月里,
我降生在這片土地上。
父親觀察我的初生時日,
賜給了我美好的名字:
名字叫正則啊,
表字叫靈均。
我既有內(nèi)在的美好品質啊,
又加上外在的才華。
我佩戴著江離和白芷,
用秋蘭編成的香囊掛在腰間。
我匆匆前行仿佛趕不上時間的腳步,
擔心歲月不會等待我。
清晨我攀登山上的木蘭,
傍晚我采摘江邊的宿莽。
《離騷》通過詩人自述身世、遭遇以及理想的追求,表達了他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懷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詩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充滿了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